首页 资讯 正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师生走进民族村开展主题实践教学

体育正文 49 0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师生走进民族村开展主题实践教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师生走进民族村开展主题实践教学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sīqū)哈拉新村展开。来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用科技学院的50余名师生在这个被誉为“中国达斡尔族(dáwòěrzú)第一村(dìyīcūn)”的少数民族村落,共同参与了(le)一次生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教学。 在哈拉新村黑龙江省铸牢(zhùláo)中华民族共同(tóng)体体验馆内,师生参观了“同心向党”“同书画卷”“同展风采”“同向未来”展厅的6个展陈部分。通过数字沙盘、360度曲(dùqǔ)屏、VR体验等设备,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民族工作(gōngzuò)历程和(hé)黑龙江省民族文化,接受了一次系统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验教育。 师生参观体验馆留影(liúyǐng)(巩政 摄) 在村党支部书记多雪英的(de)引领下,师生到访哈拉新村村史馆(shǐguǎn)。多雪英用详实的数据、鲜活的事例、高吭的歌声向学生讲述(jiǎngshù)了这个被国家民委命名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tèsè)村寨”的村情村史,对哈拉新村的村屯环境、人文景观、文化底蕴、民俗风情(mínsúfēngqíng)进行全面介绍。应用科技学院“农籽同心”辅导员(fǔdǎoyuán)工作室负责人带领学生参观了达斡尔非遗项目展示(zhǎnshì)和哈拉新村民宿产业,切身体验了民族特色工艺传承和民族村屯乡村振兴的生动景象。 在达斡尔英雄莫日根雕像广场前,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晨媛作(lǐchényuànzuò)实践(shíjiàn)教学总结。她与学生一同回顾了(le)实践教学的路线,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书写(shūxiě)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事实,希望学生牢固树立以“五个共同”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不断增进同学(tóngxué)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zhōngguógòngchǎndǎng)、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参观(cānguān)展馆(巩政 摄) 应用科技学院动物医学Y23班学生张旭东在实践学习后表示,到(dào)访哈拉新村,如同(rútóng)踏入一幅民族交融的壮美画卷,在这里不仅触摸到达斡尔族文化的独特韵味,同时也深刻感受到,各(gè)民族瑰丽多姿的文化唯有汇聚于中华文明的浩瀚星河(xīnghé),方能永恒闪耀。八一农大青年学子,应是新时代“石榴籽”精神的践行者,在学习中筑牢信仰根基(gēnjī),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让(ràng)青春在“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伟业(wěiyè)中绽放光华。 近年来,黑龙江(hēilóngjiāng)八一农垦大学以思政课为主渠道不断强化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yìshí)教育。2024年,学校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多场专题讲座,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针对性;课程建设方面,在“形势与(yǔ)政策”课程中设置教学专题,覆盖(fùgài)全体在校学生,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突出强调民族团结之于(yú)维护国家(guójiā)总体(zǒngtǐ)安全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接下来(jiēxiàlái),学校将进一步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gòngtóng)体意识(yìshí)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各(gè)层级、各战线的教育资源,立足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新特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作为“大思政课”格局中的重要主题,引导学生积极(jījí)投身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更多精彩(jīngcǎi)资讯请在(zài)应用(yìngyòng)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xīnwénxiànsuǒ),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bǎnquán)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师生走进民族村开展主题实践教学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